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学术机构 模式”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459 秒)

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与应用重点研究室(图)
慢病组学 重点实验室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23/7/5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健康服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图)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中文核心期刊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
2022/6/14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主要发表和报道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智能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旨在推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 模式识别 智能系统
2023/12/1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前身是1980年初成立的206教研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于1994年批准建立硕士点,2000年批准博士点授权,现具有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同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点之一。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 模式识别
2022/9/7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委员来自国内7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专委会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各类模式的表达、分类与识别问题等,通过研究人类模式识别的机理以及有效的计算理论与方法,为开发智能系统提供技术储备,为探求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专委会从2016年开始定期举办“模式识别专家讲坛”,邀请讲者均为国内模式识别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成为专委会的品牌活动。专委会旨在团...








内蒙古自治区“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其前身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处理研究室。十几年来团队在负责人吕晓琪教授带领下,按照自治区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的指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很好的国际同行正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团队目前固定人员17人,流动人员5人,其中固定人员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博士在读3人,并与吕晓琪教...






作物多熟制种植模式与农艺技术创新平台简介
作物 多熟制 种植模式 农艺技术
2024/12/25
作物多熟制种植模式与农艺技术创新平台成立于2016年,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由湖南省作物多熟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多熟制作物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华中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成。







北京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实验室专注于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文档分析与识别、信息检索与推荐系统、目标检测与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研制了国际领先的自然场景/网络图片/视频文本检测与识别技术、国际先进的社会图书搜索推荐及医学文档检索技术、国内先进的目标检测及人脸识别技术;近5年来,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与国内国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模式识别基础理论 图像处理
2016/4/15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于1984年,1987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是由国家计委投资筹建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第一任主任是马颂德研究员,第二任主任是谭铁牛院士,现任主任是刘成林研究员。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硕士点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硕士点
2014/8/26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在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它主要研究信息的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系统的设计。其研究领域包括信号处理分析、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识别、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智能信号处理以及认知,自组织与学习理论等。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 农业
2014/3/11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903001)为2009年启动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首席专家为杨劲松研究员,项目执行期为五年(2009年11月~2013年12月)。
中国民航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点
中国民航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硕士点
2013/7/1
本学科以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控制论、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重点开展民用航空机载电子系统的智能故障诊断、飞行仿真与数据分析、智能运动控制系统、智能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民用运输系统的重要核心技术的科学研究及实用技术研发工作。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南京大学 模式动物研究所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3/6/13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位于南京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100亩。2001年12月,南京大学实施了总投资为5000万元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的建立”,并相应成立了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东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点
东华大学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博士点
2013/5/9
东华大学于2001年获批“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2005年在全国第九批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点主要围绕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生物信息处理与系统建模,复杂系统建模与智能控制,图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努力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并处于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台湾空气品质模式支持中心
台台湾空气品质模式支持中心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2007/12/18
空气质量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必需包括不同专业领域的科技知识与信息、相互整合与交互支持才能达成其任务。空品模式牵涉空气污染法规层次之应用时,譬如环境影响评估或是工厂设置许可中的「浓度增量限值」,如何选用适当的模式并在其使用中标准化其程序、须要有一定的规范予以界定、才能以昭公信。在这种背景与需求下、行政院环境保护署透过委办计划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成立「空气质量模式中心」。台湾空气质量支持用英文 AQMC...

西安交通大学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所(图)
西安交通大学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所 图象处理 模式识别
2007/12/24
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在西安交通大学跨三个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通讯与电子系统和生物医学电子工程。七十年代后期分别在计算机控制、生物医学电子工程及无线电技术等教研室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我国早期的一批科研队伍。研究所自创立以来,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纵向和横向科研任务,包括各类国家“863计划”、“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